你最近读的一本书是什么?有什么收获?
你好!我在回答您这个问题前先请教您一个问题,您幸福吗?您认为幸福与财富多寡有关吗?您认为幸福与权贵高低有关吗?如果我告诉您,幸福是种能力,而不是状态,您会认同吗?
但在《幸福的方法》这本书里,作者泰勒·本·沙哈尔博士就提岀了一个全新的理念认知:幸福与外在事物没有任何关系,哪怕你穷困潦倒,您一样可以幸福!因为幸福是种能力!
【泰勒·本·沙哈尔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他拥有心理学硕士、哲学和组织行为学博士学位。他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人生导师”,他所开设的“积极心理学”和“领袖心理学”两门课程,被哈佛学生们分别推选为最受欢迎排名第一和第三的课程。】
说到这,让我想到孔子***颜回,居陋室,一箪食一瓢饮,生活困顿,却仍精神富足,幸福常乐!而我们身边,很多千万亿万富翁,却跳楼***!
由此,我们得岀结论,幸福是种能力,它的确与外界事物相关不大。但我们多数人,却陷入这种误区中,为追求金钱财富疲于奔命,总以为自己有了1千万就幸福了,结果等挣够1千万却仍不满足,仍不幸福,又想有了1个亿就幸福了,欲望像填不满的沟壑,让自己身陷其中,拔不出来。
就如书中所讲的作者在16岁那年夺得了以色列壁球冠军。为此他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艰苦训练。甚至连最喜欢的汉堡包都不敢多吃。在夺冠前,他曾立下誓言,夺冠后一定连吃5个汉堡包,犒劳自己!但真正夺冠后,面对面前的汉堡包,他却感觉索然无味。短暂的的狂喜过后,他突然觉得很空虚,感到迷茫和恐惧,甚至流下了眼泪。冠军的目标并没有带给他如愿的幸福,而是一切归于平淡。
对此,相信我们都会感同身受!一直努力工作,希望加薪,但涨工资后你最多开心一周,最后又归于平淡!相中一辆车,买后也最多开心一个月,最后归于平淡!这真的验证了作者所言,物质带来的幸福不会持久!
在本书中,作者还讲述了关于幸福的四种类型的人生。
&及时行乐型
逃避痛苦,不愿意努力,得过且过,今朝有酒今朝醉;
孔乙己,***者,网游上瘾者,***流连者,混日子的员工;
&忍辱负重
不断努力,以为过了眼下的困难就会好;
以为只要怎么怎么样,就会过上快乐的生活;
累到死的企业家,不断追求权力的官员;
为了事业牺牲家人的人,咬牙准备高考的学生;
&无助型
认为怎么样努力都没办法幸福的;
人生就是受苦的;
怎么也没可能改变生活的;
怨妇,抑郁症患者,永远痛苦,责怪自己和他人的人;
&幸福型
既为未来努力,也懂得享受当下的人;
孔子,颜回,释迦摩尼,慧能,曼德拉,你身边积极又乐观的普通人。
总之,在这本书中你既可以读到西方典型的工具式的表达方式,也可以读到孔子或者禅宗的高妙意境。
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也常常被周围的事物甚至远方的目标折磨,觉得过了眼下就好了。读完之后,我和自己和世界都讲和了。
最近一直在读《史记》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鲁迅称其“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先生为什么说他是绝唱?
首先,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的历史。且其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先河,通过记载人物的活动来呈现历史的态势。
再者,它的思想内容复杂有丰富,包含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无谓的批判精神,进步的历史观等。
其三 它的文学成就很高。是中国 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著作。更是典范的古文著作,开创了史传文学的先河,开创了史传文学任务描写的独特写法。其语言艺术也十分高超,具有很高的史学文学艺术价值 。
其艺术价值等可以和屈原的《离骚》媲美。
另外,司马迁与屈原的经历相似,都是历经磨难才最终写成。
正是因为司马迁的特殊人生,使得《史记》本身就具备了与众不同的光芒。他能让我们坚定信心,勇敢前行。
书中无数的帝王将相,让我们看到了历史兴衰,朝代更替,皆源于人。
书中无数的英雄豪杰,谋士刺客,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士为知己者死”,懂得了知恩图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人生深刻道理。
忘记历史,就是背叛未来。书中自有黄金屋,历史没有老去,他将一直俯视人间。
最近读的是三毛的著作《花落知多少》,这本书其实买了很多年了,曾经读完开篇《背影》后跟随作者的心境而感到悲伤凄凉便没有再续读下去,前天刚好重温第一篇,又是另一种心境!
上一次阅读我被三毛对荷西至情之深的爱而感动。荷西的离去,使三毛深陷悲痛中无法自拔,而我早已被她的情绪所感染,随着她的每个动作、情景的描述我的心也随之隐隐作痛。
而这一次,当我读到“守望的天使啊!你们万里迢迢的飞去了北非,原来冥冥中又去保护了我,你们那双老硬的翅膀什么时候才可以休息?终于有泪了,那么我还不是行尸走肉,父亲,母亲,你们此时正在安睡,那么让我悄悄的尽情的流一次泪吧。” 我被三毛懊悔自责的情感深深震撼!
让我想到了我的父亲、母亲。父亲和母亲总是默默无闻的付出,他们省吃俭用,把最好的都留给我们。我自幼身体不好,母亲为了***碎了心,感受着那时候母亲那种心酸,无助的心境让我不禁潸然泪下。是呀,父母是子女的守望天使;是孩子的保护伞,为我们遮风挡雨;是孩子温暖的港湾,当我们累了,倦了,随时可以停泊靠岸!
前些天我整理曾经的照片,看到了十多年前的照片,感觉母亲的微笑依然笑颦如花,同二十多岁的时候一个模样,没有任何美颜没有加任何特效的照片。而现在皱纹、眼袋和丝丝银发的足迹在她的脸上写上了沧桑!
我想加倍珍惜和父母相处的往后时光,我知道唯有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其实,自从工作后,几乎每个周末我都会抽时间和父母相聚,我知道,他们在守望,在期盼我们的身影。
而昨天白天相聚后,我没有离开,而是陪妈妈睡了一晚,感觉又回到了小时候,和她畅谈至深夜!
我爱妈妈,我爱爸爸!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
我最近翻出了一本有点像百科类的书。巜话说中国人之三教九流》,当时买的时候就是冲着这个书名去的,我们常说三教九流,但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三教九流,这本书能完美解释。有时可拿它当词典,我们常碰到的名词,在这书里都有详细解释,引经据典,厘清原委。有时它是故事会,神仙道家佛门禅宗,风花雪月,市井小民,英雄好汉,流氓***,亦志亦怪,包罗万象。更多的时候,它是教科书或者类似科教频道的经录片,内容涉及士农工商。而我则把它当成茶语饭后的可口甜心,浏览几则又撇一边去,想起什么又捧来仔细搜寻,它不怕你断断续续,因为它的内容各自独立成章,你也不觉得累,想看想丢,不用牵记,不像大部头文学,早看夜看,挑灯钻被窝都得看,不然书中的主人公抓住你的灵魂不得安宁。总之,怎么说呢,它简直就是佐餐的酱菜,什么材料都有,什么味都称得上可口,有空你也来读一读。
最近在读波兹曼《***至死》,这让我更加重视对技术的审视。我们现代人迷恋技术,甚至觉得技术能解决一切难题。但其实我们正在被技术裹挟。
波兹曼认为强势媒介能够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重新定义现实世界,甚至塑造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人们实际上是生存在媒介制造的巨大隐喻世界中而不自知!
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极权、专制)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和波兹曼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技术,***)。
人们越来越畏惧思考,在电视,手机,网络***的世界里变得浅薄,越发难以忍受一个人独处,阅读和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