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空间的规划设计原理是什么?
1 、 邻里单位
( 1 )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过邻里单位内部。
( 2 )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安全和交通量少的居住气氛。
( 3 )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约 5000 人左右,规模小的邻里单位约 3000~4000 人。
( 4 )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使小学校,它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
( 5 )邻里单位占地约 160 英亩,每英亩 10 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 0.8KM )
( 6 )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2 、 居住综合体 :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组合体。
居住综合区: 居住和工作环境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组织形式。它有居住与无害工业结合的综合区,有居住与文化、商业服务、行政办公等结合的综合区。
3 、居住区用地构成:
居住区用地平衡表( % )
用地构成 居住区 居住小区 居住组团
住宅用地 50~60 55~65 70~80
公建用地 15~25 12~22 6~12
道路用地 10~18 9~17 7~15
公共用地 7.5~18 5~15 3~6
居住区用地 100 100 100
4 、 居住区: 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相应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小区: 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一定的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公共服务设施的居民生活聚居地。
居住组团: 指小区级或居住区级道路分隔,并与一定的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5 、 结构等级: ⑴二级结构:居住区 — 居住小区
⑵***结构:居住区 — 居住小区 — 居住组团
⑶独立组团结构
6 、 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布局形态:
⑴“中心式”布局形态:将居住空间围绕占主导地位的特定空间要素组合排列,表现了强烈的向心性,并以自然顺畅的环状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
这个问题提的很专业!也很广泛!我认为应该调整一个字“原理”改成“原则”会更合理!
居住空间的规划设计原则是什么?
1、提高和改善居住者的生活环境。让空间发挥更大作用,为居住者服务!我认为这是居住空间规划原则的基础和核心所在!
2、动静分离,层次有序。公共区域和休息区,要分明;***和学习要有序;餐厨关系相邻…等这就是空间与空间逻辑关系很重要。
3、空间之间的动线规划要干净利索,不重复,使空间最大化!
4、空间外的建筑本身,已满相城,浑然一体,统一和谐!
5、少则多,在满足功能空间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少改结构,甚至不改结构!
将了解更多的装修设计知识请关注今日头条,或抖音“老杜说家装”,谢谢!室内设计原理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
室内设计,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即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为人的生活生产活动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
同时,室内设计中,从整体上把握设计对象的依据因素则是:
室内设计原理
室内设计原理
使用性质-为什么样功能设计建筑物和室内空间;
所在场所-这一建筑物和室内空间的周围环境状况;
设计构思时,需要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即各类装饰材料和设施设备等,这是容易理解的;还需要遵循建筑美学原理,这是因为室内设计的艺术性,除了有与绘画、雕塑等艺术之间共同的美学法则之外,作为“建筑美学”,更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造价标准等多种因素。建筑美学总是和实用、技术、经济等因素联结在一起,这是它有别于绘画、雕塑等纯艺术的差异所在。
现代室内设计既有很高的艺术性的要求,其涉及的设计又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并且与一些新兴学科,如: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环境物理学等关系极为密切。现代室内设计已经在环境设计中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