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取得了哪些成就和后果?
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实行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鼓励生产,发展经济,扩大税基,增加***财政收入、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逐步加强中央集权。
在薄税劝农,与民休息的政策指导下,经过文景二帝41年的治理,迎来了西汉前期的太平盛世。首先是农民负担大大减轻。从汉高祖即位(公元前202年)到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前后共62年间,西汉王朝实行的是中国古代堪称典范的轻徭薄赋政策,农民的负担是最轻的。
从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起,又连续免除全国田赋长达11年,在这期间,农民来自农业税的负担没有了,这在封建社会是绝无仅有的。所以,西汉前期七十余年农民负担一直很轻是历史上公认的。其次是人民富足,社会安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外,居官者以为姓号。故***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仁义而后绌耻辱焉。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这样的安康和谐社会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
再者,经济发展,国家财政充实。由于经济得到发展和繁荣,国家财政与建国初相比,出现了天壤之别。如文景时,“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至汉武帝即位时,国家财政又上了新台阶。“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不可食”。国家财政实力如此雄厚,也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少见的。
由此可知,西汉以“文景之治”为标志的太平盛世,是通过轻徭薄赋政策取得的。汉初“无为而治”的国策,也不是无所事事、放任自流的“无为”,而是积极“有为”的。那就是为农民建立平静稳定的生产环境,努力把对农民生活生产活动的干扰降低到最小,努力保证农民的劳动得到稳定的报酬。
在排除农民生产干扰方面,一是减轻***对农民的赋役负担,二是打击豪强对农民的侵害;在保证农民收益上,一方面大幅度减免农业税,一方面通过财税政策稳定物价。太平盛世,国家的财政收入多、富人的收入高不是标志,更重要的是看人民的富足程度,尤其要看农民的富足程度。
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 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大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的粮仓有余财, 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这是对文景之治十分形象的描述。
周末、秦代政治的弊病,在于法网繁密,政令严苛,但奸邪盗寇却防不胜防。汉朝建国以后,废除繁苛的法令,让民众休养生息;到孝文帝时,用警慎俭朴的作风治理国家;孝景皇帝遵守大业成规不改。五六十年之间,就达到移风易俗,百姓淳朴敦厚。
说到天下大治的时代,周代有成王和康王时期,汉代有文帝和景帝时期。
事物发展到鼎盛就会走向衰败,这本是变化的规律。从此以后,孝武帝对内穷奢极侈,对外攻打夷狄各族,天下萧条,财富全部耗费完了!
“文景之治”是我国第一个盛世,受到世人的称赞。文景之治时期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国富民强。
一、在经济方面,劝课农桑,政策向农业倾斜。
文帝吸取秦亡教训深知农业的重要性,文帝在位期间,多次颁布诏令劝课农桑,降佃税。景帝在位期间,奉行了文帝的重农的政策,并下诏推迟男子服劳役的年龄。这一系列的重农抑商的举措,大大减少了农民的负担,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恢复,农民的收入得到保障,国库也得到充实,社会经济水平大大提升。
二、政治方面,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汉朝初年,高祖刘邦为了维护统治、拉笼势力分封了一大批异姓诸侯国。而这也给刘氏王朝埋下祸根,但是为了保障刘氏天下的稳定,刘邦大封同姓王并以此来打压取代异性姓王。但是这并未加强中央集权,由于同姓王同样很快形成和中央相抗衡的割据势力。
因此,文景二帝致力于削弱藩国势力,进行制度改革,取消诸侯王在封地内任免官职和赋税的权利。通过这些削弱措施,使得诸侯王同中央丧失挑衅的实力,中央***的权威空前的强大,为汉武帝以推恩令彻底消除诸侯封国奠定了基础。
三、法律方面,减轻刑罚,减少对农民的压迫。
秦代刑罚严苛,法律规定了触犯法律者的父母、兄弟、姐妹和妻子儿女都要连坐,轻则入官为奴,重则处死。这在文帝时则被明令废止。纵观文景时期,***先后确定了取消肉刑、减轻刑罚等措施,许多官吏在判刑方面也***取了从轻处理。
总结:“文景之治”是我国第一个盛世,受到了后人和今人的称赞。文景之治的核心在于“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同时奉行减轻刑罚,百姓在这一时期得到了休养生息。生产得到了快速恢复发展,实现了国富民强,并奠定了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基础,一个强大的汉帝国屹立于历史长河之中,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的影响,整个社会民生凋敝,社会动荡不安,这种社会不安定,经济始终贫困一直延续到西汉初年。自汉初建国后,刘邦死后又出现诛吕之乱中,社会又陷入动荡之中,在陈平周勃等大臣共除吕氏外戚,这才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汉文帝吸取秦末教训,***取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的等一系列政策,后来汉景帝继位也继承其父亲的治国理念,笃信黄老以德化民,这一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良好,而这一时期史称“文景之治”。
政治措施
首先***取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让人民从秦朝的重刑法的煎熬思想中解放出来,顺从民意,以达到百姓休养生息之机。汉文帝即位不久就废除了诽谤谣言之罪,使得百官能够敢于提出治国意见,能够虚怀纳谏,并且直言百官之错作为皇帝也有不可推卸之责。在秦朝律法基础上做了大量改革,主要实行轻刑慎罚的政策,人民所受压迫得到很大的减轻。
军事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军权。文帝平定济北王和淮南王的叛乱,随后***纳贾谊的《治安策》,将诸侯王的权利进行分割从而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景帝执政期间派周亚夫平定七国叛乱,将各国权利收回中央,大量裁撤诸侯王的官吏数目,一举解决割据势力问题。遣人出使南越感召赵佗,使得岭南大片疆土归附汉朝。与匈奴继续持和亲政策,使得北境边陲安定友好。
经济措施
与民休养,减轻杂税,提倡节俭,百姓负担轻,社会经济显著提升,同时社会安定人口激增。下诏劝课农桑,设置赏赐鼓励开荒,鼓励农民搞副业,开放山林川泽,同时打击豪强,***取重农抑商政策,使得人民富裕,国库充盈。
影响
这一时期社会安定,人民富裕,国库充足。使得这样的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得到巩固,人民物质基础得到增强,开创封建史上第一个盛世,也为后来封建统治者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案例,促使后来的帝王奋进的楷模。现实之中也为后来汉武帝讨伐匈奴,出使西域杨大汉国威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谢邀,我是爱历史的老猫
文景之治的施行使汉帝国的国力在濒临崩溃的基础上得以迅速恢复,为后来汉武帝打击匈奴奠定了基础。
汉朝初年的背景与恢复国力的措施
西汉初年时,由于秦末以来连年战乱,使社会经济非常贫困。史书上记载当时的情况是:百姓无法在田地上生产,到处是饥荒。
文帝即位后多次下诏劝课农桑,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员,并给予他们赏赐;减免田租,把原来的十五税一,改为“三十而税一”,有时还“全部免去民田之税”;减轻刑罚,废止不合理的连坐、株连律令;对周边少数民族***取安抚友好的政策。
景帝继承了父亲文帝的与民休养生息政策,也曾下诏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饿了不能吃,冷了不能穿,都不如谷物和丝麻。景帝还广兴办学,实施仁义和礼仪教化,使民风淳朴,崇尚道德。
文景二帝不光注重经济水平的发展,而且倡导节俭
文帝以俭约节欲自持,提出朝廷要顺天而治,以民为本,厉行节约,禁止浪费,决不做扰民、伤民、害民之事。他在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为了减免人民税负,他还减少自己的开支,裁减侍卫人马。对国家的财政开支进行节制和缩减。
景帝即位之后继承了他父亲的优秀举措,亲子下诏不接受地方贡献的锦绣等奢侈物品,并禁止地方官员购圌买黄金珠玉,否则以***论罪。贵圌族官僚因此不敢滥事搜括,奢侈无度。这样百姓的收入有所保障,负担也减轻了。流民还归田园,户口迅速繁息,国力继续得到增强。
文帝深知农业为立国之本,尝尝反思自己是否尽心尽力
文帝效法上古圣王,谦逊克己,广纳谏言,总是担心自己事情做得不好,愧对天下黎民。每遇到农业歉收、发生灾疫等情况首先责己,并要求臣民据实指出社会上存在的问题。
他总是反思自己最近是不是犯了错误,比如文帝常说:“近几年来收成不好,又有水、旱,疾病、瘟疫的灾害,我非常忧虑。想来是我的政令有失误处?还是没有顺应天时地利、有失人和、敬 奉神明不够诚心呢?或许是百官的俸禄太奢靡、无用的事情办得太多了?为什么百姓的粮食如此缺乏呢?凡是能够帮助百姓的建议,大家一定不要隐瞒,要尽职的提出来。” 文帝忧国忧民的精神令人钦佩。
正是因为这两位英明的君主,汉朝才得以在战乱之中迅速发展起来,为日后强盛的汉帝国打下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