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派诗歌风格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田园诗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热爱自然,回归山水之间,归隐田园,不热衷于功名利禄。: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中国古代的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和边塞诗并称唐代***、天宝年间两大词派,前者恬淡疏朴,后者雄浑豪迈。

山水田园诗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有晋、宋齐时期的陶渊明、谢灵运、谢脁。
唐朝时期为最鼎盛,也是古今山水田园诗的巅峰。在所有的唐诗人中,可以说,***都写过山水田园诗。其中最负盛名的应首推既是诗人又是画家的王维,他的诗画艺术造诣更高,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其次是孟浩然、李白、储光义、刘长卿、韦应物……等。宋代时期,山水田园诗开始走下坡,但不乏仍有其代表性的作家,如南宋的范成大和杨万里。明清以后,山水田园诗逐渐走向衰弱。
乡村建设的新理念?
一、以宜人理念建设美丽乡村,突出以人为本
美丽乡村是以人为核心的聚集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建设。充分尊重群众在创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切实从“***配餐”转为“群众点菜”,广泛发动群众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努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积极建设文明乡村,让乡村成为农民享受高品质生活的“幸福港湾”。美丽乡村的规划与设计,应充分尊重现有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达到山地有山地的特色、水乡有水乡的风格、平原有平原的品味。
二、以文化理念融入美丽乡村,体现对乡村民俗的尊重
美丽乡村是保护传承生态文化的体现者,必须坚持融入文化元素。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改善文明的文化素养,在农村地区推动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工作。要让每个乡村发展特色文化,使当地的优秀民俗文化得以保留,要从各乡村挖掘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要以生态理念作为发展和建设目标,推动特色文化村的建设,使农村成为生态文化建设基地。
三、以环保理念经营美丽乡村,注重可持续发展
美丽乡村是生态经济富裕、生态环境优美的有机结合,必须坚持农民收入增加与环境保护同步。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时,要建设各项基础设施,要处理好生活和生产垃圾,治理污染,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要调动农民的参与热情,实现群众自治,要为农民提供文化教育和培训,改善他们的素质,要让乡村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使社会环境实现和谐发展。
四、以实干理念建设美丽乡村,注重生态美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关注、支持,必须真抓实干、干出成效。整合政策力量,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形成合力”的原则,健全***投入为主导、农户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重点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